2014年分處肅寧的新樓落成,轉戰晉冀十五年的幾代分處人,終于有了自己的家。大家喜極而泣,為示慶祝,在分處樓前種下了兩棵石榴樹。
夏天,火紅的石榴花映紅了分處的小院,引得蜂兒、蝶兒上下翻飛,置身其間,清香四溢,流連忘返;秋天,紅通通的石榴壓彎了枝頭,在秋風中搖曳,像是同來客招手,又好似與乘務員道別。還總有幾個裂開了嘴兒,朝著你傻傻的笑,叫人心生無限喜悅。
今年的石榴又紅了。站滿枝頭的“紅燈籠”仿佛在告訴我們中秋節快到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懷念起兒時的中秋。我出生在贛東北的一個魚米之鄉,父母遠在煤礦上班,自小跟著外公、外婆長大。外公是退休教師,也是縣城極有名的作家。每逢中秋,外公都要去蘇杭一帶開會,回來會帶好些水果和特產。當天晚飯過后的“家庭會議”是雷打不動的節目。外公先會向我們交待一番外出開會的事宜,然后介紹一行結識的新朋故交,還有一路的見聞和舟車勞頓的趣事。期間,外婆會投去羨慕而驕傲的眼神,向我們講述她年青時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會議的最后一項內容,孩子們分食帶回來的水果、特產和月餅。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美味、聽著故事、賞著圓月,滿堂的歡聲笑語和孩子的嬉戲打鬧聲交織成一片幸福而難忘的記憶!
來朔黃工作十八年了。分處人常說,我們有兩個家。一個是那遠方陪伴父母、妻兒相守溫馨的家,另一個就是我們日夜奔馳、平凡堅守的千里朔黃線。是呀,對于分處人來說,在車站、機車上的時間遠比在家的時間長,崗位就是我們運輸人的家。我們的家中有流光溢彩的鋼軌、川流不息的列車,有晉西北的寒風、崇山峻嶺的險隘,還有并肩戰斗、親如一家的兄弟。或許,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燈紅酒綠的迷醉,但卻多了一種平凡堅守、干事創業的勁頭,多了一番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的豪情,更多了一分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真情。又是一年中秋到,分處的活動還真不少。中秋晚會歡歌笑語,文體活動精彩紛呈,食堂聚餐人聲鼎沸,節日慰問情暖人心。??雖不能回自己的小家??,卻能把自我融入到分處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歷經風雨,崗位成才,為心中的朔黃重載夢而努力拼搏,收獲一份別樣的溫暖。
伴著皎潔的月光,不知不覺又來到了分處小院門口。每次看到親手種下的石榴樹,總有一種甜蜜溢滿心田,更有一種幸福彌漫滋長。石榴紅紅火火的,就像我們分處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