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壺茶,兒時品不知索然、少時品極為不解、青年品初始滋味、壯年品感觸良多,老年品怕是淚眼朦朧,不敢多想。
家,我在成長為青年后才懵懂的理解,家是貫穿一生的情感,家不局限于字、詞等形式的表達。在我成長的一生里“家”這種獨特的情感始終都在不斷變化,兒時是依戀、少時是反抗、青年是理解、壯年是惆悵、老年就只剩下懷念。
成長的過程,家的概念也在不斷擴大,從最初的家就是父母,再添加祖輩,最后囊括親戚,家的成員在不斷增加,對家的理解也在不斷豐滿。初入社會的我發現家越發的大,越發的空,越發的遠,家變為了縣、市、省,家從“想逃離”變為“想回去”?;丶?,成為了生活的詩和遠方。
回家的含義,離家的人最能懂。每年都會有一股回家的浪潮迅速涌現,又快速消失。涌現時,你會驚嘆“家”的魔力,擁擠的車廂、疾馳的車流、鐵騎的奔騰,都擋不住回家的念頭。消失時,你會詫異“生活”對家的敵意,讓人們狠下心,離家而去,甚至連家的味道也會剝奪去,把人們融入五湖四海,天南海北。
青年時刻,對家才愛的深沉,遠在他鄉在忙碌的日落后,定會回望家的方向,對家的思念是他鄉寒夜冷風里唯一的燭火,兒時對家的依戀涌現心頭,燭火的光便更亮一分,少時與家的反抗堆在眉頭,也讓燭火更熱一分。
中年的生活,就由家來牢牢固定我無處安放的心,讓我知道即使失敗,退一步,家就在我身后,只要我后退,我就有重新來過得可能,只因家是我人生的底氣。隨著年歲的增長家這種情感也開始傳遞擴散,以婚姻為媒介,以家庭為表現,以子女為途徑,周而復始。
當自己也隨時間在生活里腐朽,以老年的姿態看家的演繹,那一刻才真正懂得,家這貫穿一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