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人說在書海里遨游是最幸福的,讀書可以帶來許多許多的知識、可以開闊我們的“視界”、可以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可以使我們的心智更加開豁,愛書的人也許會讀過許多名著:像《悲慘世界》告訴我們“只要這士地上有著無知和悲慘,像2本書一樣的性質就不無神益?!?/span>;《巴黎圣母院》告訴我們:"人的嫉妒心是不可以太強的......”《三國演義》告訴我們:“不要硬和別人比高下......”許多的書給了我們許多道理,教導我們去學習、探索、思考,讓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留下屬于我們自己的印記。在同事和朋友的渲染下,我也試著走進了書的海洋,從書中去領悟我所想要的、想學的知識。我想好多人都讀過《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是它把我帶進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魯濱遜是一個具有無畏、進取精神的人,他追求自由,從小就渴望著能獨自一人去海上冒險,可是這個愿望只會被嚴格的父親扼殺。有一次,魯濱遜終于有機會去海上冒險,可是卻遭遇到了暴風雨,因此船上的人無一幸免,只有魯濱遜一個人活了下來,他被意外沖上了一個荒島,這個小島荒無人煙,人在這里根本難以存活,如果不幸的話,還有可能會被殘酷無情的野蠻人活生生地吃掉。
可是,魯濱遜卻靠著頑強的意志力克服了種種困難,在島上他利用環境條件和他所能使用的物品,才得以活下來。他在一次對付野蠻人的時候,意外救下一個俘虜,由于那天是星期五,所以給俘虜取名“星期五”,星期五辦事能力強,很快就成為了魯濱遜得力的助手和好朋友。
同時,魯濱遜也從那只遇險的船上找到了許多對現在自己的處境有益的東西,包含食物、制作帆蓬的布、淡水、酒、衣服、工具等一些物品。在荒島上,魯濱遜利用空余時間做了一個屋子,作為自己的棲身之處,并依靠船上剩下的食物來維持生活,即便深陷困境魯濱遜卻還是堅持每天讀書,就如同“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般,堅強卻不失樂觀。
后來,魯濱遜在沉船上無意中發現了一些小麥的種子,便想要在荒島上種植大麥和水稻,可是,每當即將豐收的季節,烏鴉就回來啄食,使大麥和水稻的收獲率大大減少,魯濱遜想了許多辦法終于逼退了那些丑陋的烏鴉,他還制造了許多工具,學會了制作粗糙的面包,還捕捉并馴養了一些山羊作為肉食的來源,還養了一只鸚鵡作伴,魯濱遜還自己圈養了許多牲畜,利用工具做了許多家具,一開始做的并不好,但到最后魯濱遜的技術越來越精湛了,他甚至把自制的家具擺在了自己的屋里。
若干年后,魯濱遜在孤島附近發現了一艘英倫船,終于和星期五離開了這個荒島。算一算,魯濱遜在這個荒島上共生活了28年。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觸,一個具有無畏、進取精神的人,即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終將會成為一個成功者,在荒島上他用勤勞創造了生活,創就了人生。沒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沒有食物,他嘗試打獵,種谷子,馴養山羊,曬野葡萄干;他還摸索著做桌椅,做陶器,用圍巾篩面做面包。面對人生困境,魯濱遜的所作所為,向我們展示了他堅毅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事實的確如此,一個面對一些挫折而就退縮不去面對的人有什么資格成為一個成功者,他注定會是一個失敗者。人不論何時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被困難嚇倒,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和挑戰厄運,只有這樣,才能像魯濱遜那樣,永遠是勝利!
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笛福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這也是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我覺得做人的確一定學會堅強、學會樂觀、學會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