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目的是優化生命,讓自己和別人活的更好,而非其相反。
人們沒有理由為了愛令生命變得更差,但是愛的過程,必然是經歷痛苦的。
愛的本質可以很單純,但是追求它,經歷它的過程并不簡單。它不是平路,而是眾多未知的歪路。你要準備好去無窮的探險精神,過程必然有血有淚。
就像是學走路,我們知道學會走路后,人生不再一樣,會帶來偌大的幸福和快樂,所以愿意去經歷和學習,而這個階段充滿了未知和不安,危險和創傷,成功和失敗,過程或長或短,在乎我們是否懶惰,是否勇敢,是堅持還是放棄。明知學走路必會跌倒數次,總會受驚或痛苦,但是單純想學會走路的小孩,不會笨到去思考其實走路是否是人生的必需,不會說服自己其實走不動不會死,也可以又其它令人生快樂的方式,所以無須執著,也要隨緣,或者等自己身心更穩健,更成熟時再學也不遲,多看幾本書,多上課學習,研究哲學到底是怎養詮釋走路的意義,然后再去判斷是否應學走路吧,這是最理性和不虧蝕的處理方法。
這樣想的人,結果永遠學不懂走路,只能坐井觀天,看不到遠一點的風景,也不可能經歷走動的人生到底有多幸福有多好。
所以,愛也是一樣。
沒勇氣,光等待,思前想后,又害怕又貪求,不敢走出一步的人,永遠嘗不到愛的幸福,只有質疑,和得不到的痛苦。(段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