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雖然有點暖和,但近日的大雪將暖冬驅趕的無影無蹤。寒冷的冬天人們都愛取暖,有的用暖氣、有的用電暖器、有的用空調……現在的取暖方式真是五花八門、各種各樣,即干凈又方便,還環保,但我卻深深地懷念過去的取暖方式——烤火爐。
記得小時候,我居住在湖南汩羅鐵四局六處家屬基地,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條件都不好,在那個物資匱乏的計劃經濟年代,冬天每家每戶都是用火爐取暖,而燒爐用的煤也是憑票供應的。為了省錢、省煤,家家都是用特制的打煤機自己打蜂窩煤。那時打蜂窩煤是很熱鬧的一件事,一整幢房子(那時人們住的都是平房,一幢住七、八家)的住戶往往是一起打煤,一是大家都為了趕在好天,二是大家可以互相幫忙,之后方便搞衛生(打煤把地搞臟)。打蜂窩煤可是一件力氣活,一般都是好幾個人輪流打。首先將買好的散煤用一定比例的黃泥巴和好,泥巴多了不好燒,少了又浪費煤,所以一定要恰到好處,有時為了好燒,也可在煤中放入一些食鹽,然后將煤堆中間挖一個洞,在洞里倒一定比例的水,再將煤慢慢地和勻,煤和的不能太稀,稀了打出的煤不成形,歪歪扭扭不美觀,放在煤爐子中高低不平,干了打出來的煤會散的,只有和出的煤不干不稀恰到好處,打出的煤才能美觀實用,所以和煤也是要有經驗的。大人們打煤,我們小孩就給大人們倒倒開水,遞遞毛巾,然后站在旁邊湊熱鬧。到了晚上,曬了一天的煤干了,就可以收到房間里了,這個時候大人小孩都是忙碌的,大人小孩齊上陣,家家戶戶就跟比賽一樣,看誰家搬的快,搬的快的搬完后,就幫搬的慢的那家去搬,那個場面真的很熱鬧,現在是再也看不到了。
由于煤不夠燒,姐姐、哥哥常常帶著我去火車站撿煤核,當蒸汽機車將燒過的煤渣排到軌道中時,和我們一樣撿煤渣的小孩蜂擁而上,我們用自制的小耙子快速地耙撿,運氣好時可以撿到一小書包,天長日久,撿的煤核還真能抵擋一段時間。后來火車站的工作人員發現這樣撿煤核是非常危險的,就不讓撿了。
有了足夠過冬的煤后,冬天就可以安安穩穩地取暖了。一個火爐即做飯又燒水又取暖。母親將豆腐、白菜、粉條合在一起燉一鍋,一家人圍著火爐就這樣吃飯,暖暖和和,真是美極了。如果想吃烤紅薯,簡單地就把紅薯放到火爐底下就行了,要不了多久香氣四溢的紅薯就烤好了。有時候為了解饞,我們就把粉條放到火爐上烤,隨著嗞嗞的響聲,冒著香氣的粉條就卷成卷膨脹了,閉著眼把烤好的粉條放到嘴里,美滋滋地品嘗這自制的零食,愜意極了。最好吃的就是烤饅頭了,將筷子插入饅頭中,在火上不停地翻轉,當饅頭的外表烤的金黃時,你就可以在散發著面香的屋子里慢慢享用了,咬一口,外面香脆,里面松軟,在那時能吃上這樣的東西也算是人間美味了。什么烤磁粑、烤花生、烤玉米……?,F在想想都流口水呀!
那時的生活條件雖然不好,但一家人圍著火爐吃飯、烤火的情景,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使我的童年生活充滿了幸福、歡樂!也讓我的回憶充滿了溫馨! (黃秋梅)
2015-1-30
上一條:憶鄉村的夜
下一條:論企業文化節之民族服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