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駐地旁邊有一塊很大的空地,那里雜草叢生。夏天里一簇簇蘆葦有二米多高,月亮朦朧的夜晚還真有點瘆人。
已經說不清是誰第一個把這片荒地開辟成綠油油的的菜地了,只知道工友們下班后不約而同地在那里開荒種地。割草、刨土、整畦,農具就是工地上用的鍬、耙,或是簡易加工后改造出來的鋤頭。
下班后,大伙各自在屬于自己的地里播種青菜或是蘿卜等,很快各種時令蔬菜、瓜果,這一叢那一簇地開始發芽、長大……
如果你稍作觀察便會發現,那些花費時間多的、懂一些農活的同事,他們種的蔬菜就有模有樣,而初學者或是沒時間打理的,種出的蔬菜要遜色不少。大伙的蔬菜雖長得參差不齊,卻仍然一片生氣盎然、綠色宜人的景象。
“一畦春韭菜,十里稻花香”,“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文人筆下的美好田園風光在這里也能尋得蹤跡。那如玉般的新鮮黃瓜,粉紅的西紅柿,四處伸展的藤蔓上隨意盛開的點點黃花,無不在夕陽下熠熠生輝,絢麗奪目。如果你靜下心來還能聞到風吹花果的芬芳,散發的沁人心脾的清香,還有新翻泥土的清新氣味。
出門在外做工程大都是上班、睡覺、打牌,業余生活平淡。有了這一畦畦形形色色的瓜果蔬菜,生活就多添了一份色彩,還為餐桌上添加了一份綠色食品呢!
下班后大伙兒伺弄一陣子菜畦,或在地頭散步、閑聊,生活就多了些有趣的內容。其實種菜和我們施工修鐵路是一樣的道理,種的是希望,收的是喜悅。從荒蕪到收獲,從雜亂到規整、壯觀,辛勤的勞動換來的肯定是碩果累累。(徐 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