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的皮卡車緩緩地駛向黑色而高聳的祁連山脈,遠處連片的烏云像是要從天上落下將我們掩埋,煞有“黑云壓城城欲摧”之勢。經過了一段顛簸的路程后,我們來到蘭新項目高臺南站施工現場。皮卡車駛上路基,映入眼簾的是滾滾翻動的水泥澆灌車的圓錐體車廂和那個似變形金剛般高大的吊車。打開車門,刺骨的寒風即刻鉆入身上的每一個毛孔,不禁打了一個寒顫,當我走向前去,看到的是身披綠色雨衣的工人們在緊張而有序地推動澆灌車里滾滾而下的混凝土泥漿,他們穿著雨靴的雙腿浸在灰色的泥漿中穩如磐石。他們像戰士,手中的鏟鍬便是他們的武器,振動棒敲打在鋼鐵模型上發出的聲音便是他們的戰斗之歌,狂風的呼嘯便是他們的鼓舞之聲。
技術人員拿出幾個像豆腐塊兒似的木頭匣子,將它們整齊地碼放在大鋼鐵模型的旁邊,用混凝土將木頭匣子填實,然后用瓦刀抹平封口,這種行話俗稱“抹面”的技術看似簡單卻要不知多久才能練就,等到所有的模具都灌上混凝土后,便將它們擺放在那,這些小型混凝土模型是試驗品,等待24小時后拆模,檢測其強度,以保證底座板的質量和安全系數。此時他們像科學家,一絲不茍地為人類的未來與幸福生活奉獻著,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的畢生事業是鐵路建設這項實業,而不是實驗室里的發現與猜想。
抬眼望去,遠處的連霍高速像是一條巨龍般蜿蜒在祁連山下,烏云越來越重,好似巨龍在翻云覆雨,狂風更加猖狂地呼嘯,雨滴也不甘示弱,愈急愈密地滴灑在工人們的背上,落在他們黝黑的面容上。然不管是狂風還是暴雨,都吹不滅也熄不了這些鐵路人的熊熊壯志之火,他們在心中吶喊: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他們像飛翔在暴風驟雨中的海鷗,即使羽翼已濕,眼前一片昏暗,卻奮力拍打著造物主賜予他們的勇敢之翅,穿過黑暗,迎來那一米陽光。
如果沒有來到蘭新,也許我永遠不會知道承載我們至遠方的一條條鋼鐵巨龍是怎樣誕生的,也許我永遠不會看見這些祁連山下的巨人們是怎樣用他們平凡的身體去承建幸福生活,也許我永遠不會了解這些鐵路人是怎樣用青春與生命筑造這一道道將我們送向幸福的鋼鐵之路。(滿杰、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