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如歌的青春中,總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然而一直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現,一個人、一張車票、一場旅途,一種有多遠走多遠的魄力,何嘗不讓我魂牽夢繞。今年我的愿望終于得以實現,我沒有選擇登高遠眺、游園納涼、海邊度假,再或者去一座古城感受慢生活,我卻選擇了去一個旅游業并不算發達,氣候也不算宜人,卻因一碗面名揚大街小巷的城市---蘭州。
蘭州為甘肅省省會,是甘肅省的政治、文化、經濟和科教中心,是中國七大軍區之一的蘭州軍區本部所在地,中國18個鐵路局之一的蘭州鐵路局本部所在地。蘭州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征,地處黃河上游是唯一黃河穿越市區中心而過的省會城市。它始建于公元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里筑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
在列車搖搖晃晃的車廂中,心情激動而又忐忑,作為從小在在江南水鄉長大的我,從未見識過西北那片黃土地的貧瘠以及肆虐的沙塵暴,也從未見識過那方水土養育了怎樣的華夏子孫。在一切未知中,我開始了一路向西北的毅然決然。29個小時的旅途,穿越山東、江蘇、安徽、河南、陜西,最后到達甘肅,看著窗外飛馳而過的景色,我的心情也漸漸平靜了下來,終于接受了自己真的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途,慢慢的倦意、困意漸漸向我襲來,我終于在燈光昏暗的搖晃中睡去。晚點的火車終于在第二天下午傍晚將我帶到了那片土地--蘭州。山東接近30度的高溫,讓我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外套,一下車我就感受到了與眾不同,一個字:冷,所以還是得提醒在5月去西北的朋友們,一定要帶一件稍厚的外套,早晚的溫差還是很大。防曬工作也是重中之重,西北干旱少雨,天空經常沒有云層,紫外線強度非常強,下午4點的太陽依舊會耀的你睜不開眼。蘭州的交通確實是一個讓人很頭疼的問題,城市道路相對其他華東地區省會城市來說還是略顯狹窄了,正在修建的地鐵,也同樣加重了交通的擁堵,所以交通情況還是不容樂觀的。
一切都安頓好以后,我就開始了我的吃貨之旅。來到蘭州必須要吃的就是蘭州拉面,在這個狹長帶狀的城市中,每條街巷都能看見大大小小的蘭州拉面店,當地人愛吃牛肉面是出名的,所以我也決定來感受一下正宗蘭州拉面的魅力。店家老板很是熱情,忙于招呼各式吃面的客人。蘭州拉面講究一清(湯清)、二白(蘿卜白)、三紅(油潑辣子紅)、四綠(香菜綠)、五黃(面條黃亮)。拉面筋道與否全掌握和面的工序和拉面師傅的手中,一扯一抻一摔,再扯再抻再摔,這么往復十幾次后圓滾滾的面條已成型,再揪去多余的面,將其精準的投入滾水中等待燙熟。面條上桌果然名不虛傳,悠悠上升的熱氣夾雜著濃濃的牛肉香,圓滾滾的金色面條上漂浮著牛肉片和香菜碎,它們將整碗面的點綴的更為純粹而又濃郁,端起碗沿先喝一口熱湯,讓濃郁的香氣在你的嘴里做一次深刻的鋪墊,再嚼上一口金黃彈牙的面條,香氣和筋道在你的嘴里碰撞出更為激烈的火花,讓人愛不釋手。
酒足飯飽后,我決定前往黃河第一橋——“中山橋”。它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第一座建造在黃河上的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后改稱“中山橋”。走在中山橋上,干燥的涼風的迎面吹來,看著醬黃醬黃的黃河水,千百年來它們怒吼著,翻滾著,咆哮者,擁擠著,讓我想起了李白的名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蔽业男牟唤凰陌蹴鐗延^所折服、要為它自豪,黃色的皮膚,時刻在提醒著我們炎黃子孫,我是一個中國人!
因為工作原因我只在蘭州呆了三天,氣候雖然干燥但人們淳樸、豪爽讓我不禁樂在途中、流連忘返。黃河還在以它的“咆哮”流淌著,這座城市依舊會燈火闌珊和華燈初上,但是我希望不管過了多久,你依然記得我留下的足跡……(韓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