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對于施工一線員工來說,一個廉價、美味、安全的食堂,幾乎是每一個體力勞動者的福音,身處條件艱苦的工作、生活環境,“吃得好”甚為關鍵。尤其是大干期間,從某種程度來說,吃上對口味的飯菜,絕對比開會時的政治宣傳教育講話更管用。
我所在的集通項目部,三、四十人用餐。為了讓大家能吃上放心飯、舒心飯,可沒少動腦筋。項目部食堂跟機關食堂的伙食不一樣,特色就是油大、肥膩、口味重,蔥姜蒜、花椒大料一樣都不能少,每人每天交伙食費10元,不夠的由項目補。在內蒙這個高緯度地區,新鮮蔬菜全靠外邊運進來。10多元的伙食標準,又想吃得好,又想不超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F在的工地食堂飯菜,已不再是過去“味道寡淡的大鍋飯”。正餐三菜一湯,兩葷一素,基本每天不重樣。由于是自助餐,來遲一點的話,主葷就剩下不多了。在工地食堂,如果想吃什么清淡的、怕油膩,就顯得有點矯情了。不過,每天早上每人一個煮雞蛋,再加上一碗豆漿或小米稀飯,不比家里的伙食差??紤]到員工來自五湖四海,北方人喜歡吃面食,食堂炊事員每天早上烙餅或者蒸饅頭、花卷,深受歡迎。有時吃面,來自陜西、山西的員工朝炊事員要醋、辣椒,碗里面條的顏色紅紅的,確實讓人胃口大開。大家三五人一桌,邊吃邊聊,用餐時輕松活潑的氣氛,給人一種慰藉人心的力量。工地食堂反映了底層人們的生活狀態,這是一個有溫度的聚會空間,緩解了工作的辛苦與生活的煩惱。
在項目上待過的朋友,還記得那段難忘的經歷嗎?
稿件錄入:集通項目部 責任編輯:項目部食堂
上一條:小白,看過來
下一條:風雨兼程十一載,砥礪前行又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