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飛快,轉眼來集通項目部已經三月有余。漸漸地開始適應蒙東高原的氣候和項目部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但是當地有兩大特點,恐怕一時還很難應對。
一說起集通項目部所在地內蒙,給人們的印象便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這詩一般的意境恐怕還得看是什么季節。我到項目部正是暮春時節,當地氣溫回暖,但降水稀少,地表解凍,土壤變得干燥、疏松,而植被尚未未形成,大風一過境,便飛沙走石。沙塵天氣一來就是40多天。每天幾乎是風沙遮天蔽日,呼嘯狂吼。偶然上街辦事,人被吹得滿身滿嘴是沙土,有時就連鼻孔都灌滿了細沙子,憋得喘不上氣來。據說某作業隊午休時一把放在路基上的鐵叉,都被大風刮到了軌道中心,中斷既有線行車,責任人還受到了處罰。
到了夏季,自然界的風是小了。但赤峰的酒風卻又讓人頭疼。因為征地拆遷需要地方上的配合,免不了參與一些公務接待活動。據說赤峰是內蒙古最能喝酒的一座城市,赤峰位于內蒙古東南部,地處蒙冀遼三省區接壤處,東鄰遼沈,南近京津塘,西北靠錫林郭勒大草原,交通四通八達。屬于內蒙的副中心城市。赤峰市的外來人口中,多數是東北一帶的青壯年。東北人能喝酒,恐怕這是屬于公認的。無形中,東北的酒文化也融入了赤峰本土的酒文化里,加上本身赤峰一帶酒風濃郁,盛行“車輪戰”。經常傍晚6點多坐下,凌晨以后,酒席上的人還在掏出手機四處喊人來喝酒!當地喝酒的習俗,是按一定的順序每個人提一次酒。所謂“提酒”,就是端著自己的酒杯,向酒席上無論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朋友表達自己的一些友好意思和情感。每個人提完,大家杯中的酒都得喝完,多少人提酒,每人就得喝多少杯。碰上酒席上人多,一圈下來,一大半都差不多被搞掂了。極力勸酒,是當地內蒙古人的習慣,不把客人喝得扶墻走,主人便會覺得自己未盡職。有時項目有求于人,再沒酒量,在這種場合也得硬著頭皮上陣,否則便會留下一個不夠干脆、不夠爽快等消極的印象。由此得出結論,項目上負責征地拆遷的同志真不容易,除了懂政策,會交涉,還得有個好身體、好酒量,否則,與當地蒙族人交朋友,辦事情,就得碰運氣了。
說了這么多,您還別不信。要不然有機會來赤峰集通鐵路項目工地參與一下,就知道深淺啦?。ㄞk)
稿件錄入:集通項目部 責任編輯:項目上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