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安徽省滁州市,提起家鄉的瑯琊山有很多人都以為是河北易縣的狼牙山,提起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才知道此“瑯琊”非彼“狼牙”也。所以河北省易縣的狼牙山因“狼牙山五壯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而聞名;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山因《醉翁亭記》這篇名作的襯托而流傳將近千年。
十月下旬,我利用在家休假的機會我興步走進了瑯琊山。深秋的瑯琊山已被厚厚的落葉包圍著路面,漫山光芒的秋色,十分標致,步行十分鐘即可到達著名的“醉翁亭”,亭內周圍布局緊湊別致,亭臺小巧獨特,極具江南園林特色。亭中有東坡先生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稱為“歐文蘇字”。亭內古梅高7米,蒼顏多瘢。經過幾百年風霜雨雪后,仍然枝葉茁茂,老而不衰,據說為歐陽修手植。
透著山川間的濃濃秋色,踏上穿透有著茶馬古道特色的瑯琊古道我繼續往瑯琊山頂上走去,漫步在瑯琊古道的青石板上,古道兩邊的高聳如云的筆直柏楊林及聞得潺潺溪水聲卻無處覓其蹤影,足見山林之幽深。讓我感受到瑯琊山間處處是景,讓我們每一個人來到此處都流連忘返,瑯琊山的海拔只有300米左右,從山門到瑯琊山最高處瑯琊閣不到1小時的路程,我登上瑯琊山最高處瑯琊閣眺望高樓聳立的現代化城市面貌;環望四周連綿起伏的山巒,心中不覺漾起一絲漣漪,我不禁想象,古代文人墨客喜愛把酒當風,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笑談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尤其是歐陽永叔的耿介達觀,并不因滁地荒僻而戚戚怨嗟,愁苦萬分,卻與民同樂、隨遇而安,以一顆寬容溫和的心靈安享“太守之樂”。
自古江山還靠文人捧,“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我們前代古人應景豪興潑墨撰寫了“醉翁亭記”而流芳百世。這種文人成就名勝,名勝又映襯文人的文化互動效應,為中國的山河人文精神添上了冠絕古今的精彩一筆。
借著夕陽的余輝,踏上了回程之路,我不斷回頭張望身后的景色正是應上“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句話。同時我也始終相信于丹的一句話:“行走是一種深刻的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