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有云“一蘇二杭三汴州”,又有云“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無論怎么算,杭州都是古人心目中景色秀美、如詩如畫的地方,也是江南水鄉的代表地之一。
1400多年前,這里成為大運河的最南端,所以大運河也稱京杭運河。依靠漕運,古代的杭州商業發達、文化昌盛,每當胡人鐵蹄南下,中原戰火紛飛之時,北方漢人達官顯貴都會南遷避亂。900年前,宋朝的殘余勢力退至南方,在杭州建立了南宋,統治集團來到這里,便沉醉于江南的歌舞音韻之中,于是就有了“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的詩句。而后柳永的《望海潮》一詞在當世一經寫出就傳遍了全國,這首詞沒多久就傳到了北方,相傳金主完顏亮讀了這首詞,被“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描繪的錢塘繁華所陶醉,即引起他投鞭渡江侵吞南宋的野心。只是等到他打到長江邊上,在內部發生兵亂被殺,才避免了一場戰禍。由此故事可見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之強,也說明了杭州食色的吸引力。
作為剛來到這個項目部的實習生,我沒來得及去感受文人筆下春天杭州的“花紅勝火”和“水綠如藍”,而是先去體驗和適應這份工作的流程和規則。綜合辦公室的活多亂且雜,我是從象牙塔里走出來的新人,一時無所適從,什么也做不好,好在有主任和師姐還有領導和各個部門的同事的關心,我慢慢的適應了這里的環境,工作做得也越來越順手。雖然我做的事十分微小,甚至在自己看來沒什么意義,但它們卻又是必不可少的。
每當我處理每一件小事時,我總想起總書記說的“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那句話,綜辦的任務就是把各種瑣碎的事情整理的有條有序,為項目打好牢固的基礎。
四月十五日我們項目部召開了職工代表大會,我也有幸參與學習,會上經理、書記和其他領導分別做了報告,最后每個職工也參與了對領導的無記名打分。
來到這里沒多少日子,但項目部這么一個看似簡陋的地方卻運作的井井有條,各項事務的分工和處理也十分有序,這些都令我感到驚奇,就像一個生態系統和諧地運作著,為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做著貢獻。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雖然大家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想到市民和來杭州的外地游客將來能坐上舒適的地鐵、享受到便利的交通便會覺得欣慰,未來的美好便是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