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有您快遞,出來拿一下吧”,“好的,謝謝”。掛斷電話,想起了前幾天,母親打電話說,月餅做好了,已經給你郵寄過去了。這讓我頓時陷入沉思。
又到了中秋節佳節,這是一個團聚的日子,也是讓身心放松的時候。那是中午母親準備的一桌豐盛大餐,也是晚上滿桌清香的水果,更是家鄉傳統的美味“薄”月餅。“薄”月餅是家鄉山西獨具特色的產物,它不像廣式、蘇式那樣皮薄餡厚,有些許的甜膩,它有它自己的風味,那就是厚重的家鄉味。
家鄉的“薄”月餅,講究的并不是它的餡,像五仁、豆沙、棗泥等早已經是屢見不鮮了,它所注重的是包餡所用的面。山西是面食文化大省,對于面食那是情有獨鐘,做月餅的面也是有講究的,先是把面進行干炒一番,然后是用幾斤面,就得搭配幾斤油做好比例調配,緊接著是油溫、水溫、醒面一系列環節,最后在案板上的是光滑油亮的大面團。
家鄉“薄”月餅的樣子其實和普通餡餅沒什么區別,只是在和餡揉成面團時候放到了一個木質的磨具里面,里面刻滿了花紋,花紋誰也說不上來表示什么寓意,經過多年的傳承,一直在延用,勁道的面能夠鋪滿整個磨具槽內,倒出來就是一個普通燒餅的樣子,帶有特殊花紋的“薄”月餅,烘烤出后一口咬下去酥脆、面的香味醇厚,回味無窮。每個月餅上再點上家鄉當地特有的“紅紅”,就算是大功告成。
就在我沒參加工作之前,對于月餅,每年就只吃一個,在母親做好剛出爐的時候會吃上一個,剛出爐是月餅最香、最酥脆的時候,帶著鐵爐的溫度,那就是我心中最好吃的月餅。然而,我就此到過完節也不會再吃月餅,覺得剛出爐的總是最好的。如今的我已經把家鄉的“薄”月餅,作為中秋節必備的一道美味,過節總是能多吃幾個,也許是母親為了健康只放了少許的糖,也許是離開家鄉時間太久遠了,內心深處的思鄉之情,催促著我去想月餅,想家。
我抱著裹的像粽子一樣的快遞盒,里面依然可以透出陣陣香味,就是我曾經的那個味道,太香了,也太想了,想家、想父母、想妻兒,這就是作為一名鐵路人應有的付出。我趕緊打開盒子,把家鄉特色“薄”月餅分享給了同事們,他們吃后都說真香,而我也從內心感到欣慰。大家在一起有了更多的歡聲笑語,而我,慢慢望向了那輪明月,激起心底厚厚的思鄉情。
上一條:戰“疫”路上,一路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