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老張,大名叫張同伍,是萊榮項目部從海陽當地聘請的門衛,項目部的領導和員工沒有人不認識的,可如果要詳細講講老張,除了還算是比較稱職的門衛外,他平時都還做了些什么呢,恐怕絕大多數人還真的不一定能說的明白。
當然干好門衛是張同伍的本職,只要在項目上班時間,就能看到老張堅守在項目部的門房里,一旦看到有外來車輛或人員,就會主動上前進行詢問情況,善意提醒外來人員測量體溫、掃碼和登記,然后開門。老張是海陽本地人,說一口山東本地口音,和他接觸交談,剛開始還真有些不適應,時間長了也就慢慢習慣了,老張的家離項目部不遠,可平時很少見他回家,照老張的說法是既然在項目上看門,總回家不太好,也不方便。干好工作最重要。
在當好門衛的同時,老張還是項目部駐地環境衛生的清掃員,萊榮項目部設在海陽開發區南京街28號,租住的是單獨一套院子,前后兩棟樓房,前棟樓用作辦公室,后棟樓作為職工宿舍。這樣整個院子內及樓兩棟樓過道的衛生和消毒也被老張一人承包了,每天一大早,老張就會提前將一樓的公共廁所打掃清理干凈,然后開始對樓梯過道進行噴灑消毒,所以在部門人員上班時,樓梯和過道地面上總有一層淡淡的水汽,透著少許消毒水的味道。當然這也是項目部抓好疫情防控措施的要求。
說起老張不能不提到項目部院子內的一大塊菜地,筆者是今年4月初新分到的項目部,當時天氣還有點涼,辦公樓前的一大塊空地還沒有清理出來,從5月起,只要有空就能見到老張蹲在地頭忙活,松土、鋤草、撒種,先后在地里種上了青椒、西紅柿、黃瓜、秋葵、空心菜、南瓜、絲瓜、紅薯、蘿卜,后來又種上了大片的糯玉米,這樣一季下來,食堂時鮮蔬菜的花樣就豐富起來,特別是新采摘的嫩糯玉米和紅薯成了就餐員工早餐的最愛,讓人稱贊不已,特別是將嫩蘿卜纓子采摘回來清洗干凈,放在陽光下曬上一段時間,再切成小段,和生姜、大蒜、干紅椒、食鹽和在一起,然后密封儲存在瓶子里放一段時間,做成小菜,味道真是特別的美。
其實說起老張,56歲的他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特點,特別好吃,到底是之前家里條件不是太好,現在他見的好吃的眼里就冒光,特別喜歡吃紅燒肉,平時只要食堂改善伙食,對老張來說可就是解了饞,就見老張的碗里大都是硬菜,一定是吃的滿嘴流油,肚兒飽飽。這在我們看來,有點不能理解,畢竟城里人現在可都注重養生,油膩重的食物少吃為宜,可老張不在乎這個,他想的就是能吃是福,合胃口就行。
這就是老張--張同伍,我所熟悉的項目部的一名普普通通的門衛,一個實實在在的山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