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記憶中楊瀾還在主持正大綜藝的時候,上小學的我就已經是她的鐵桿小粉絲了,后來慢慢長大了解到她放棄主持赴美深造,創辦衛星成立陽光文化基金會的傳奇經歷。她是一位優質女性的典范,美麗智慧、優雅知性,擁有成功的事業。她是有著高度敏感嗅覺的國際化主持人,也是善于捕捉時代靈魂的訪問者,杰出的跨文化溝通者慈善家??傊宫F給公眾的是一個多角度形象,基于對楊瀾女士的崇拜之情以及想進一步了解她的期望,這本書發行之初,我就毫不猶豫的購買了。
楊瀾的書讀起來讓人感覺到她心里住著一位少女,無拘無束地看自己喜歡的風景。她在前言寫道:謹以此書獻給我的丈夫吳征,紀念結婚20年一起看世界的日子。作為讀者我以為它會更多的偏向寫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但其實真正寫家庭生活的篇幅并不多。這也很容易理解,楊瀾對工作、對事業的付出,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想必是遠超過花在家庭上的。楊瀾是極其理性、清醒的,她深知沒有人是注定在一起的。她與吳征在認識不到一年時便結婚了,她認為對于成年男女,各自有過一些情感經歷之后,對于自己在感情上的需求逐漸確定下來,判斷是否遇到所謂的“對”的人,并不需要太多時間。他們真的一起去看世界了,足跡遍布40多個國家,他們在南太平洋的白沙灘上漫步,在圣彼得堡的涅瓦河邊喝著咖啡度過白夜,在意大利阿馬爾菲海岸的懸崖上眺望地中海,在印度泰姬陵的水池邊欣賞白色宮殿的倒影,在馬賽馬拉大草原的早晨看薄霧中的象群,在阿爾卑斯雪山下聽貝多芬的交響樂楊瀾是幸運的,吳征給了她生活,陪她一起把夢想實現,把遠方的詩意踩在了腳下。
全書共分了五大板塊,第一個板塊《愛要輕拿輕放》,主要寫了楊瀾的家庭生活,以及對此的一些感受和感悟;第二個板塊《我遇到過無數精彩的生命》,主要記錄了楊瀾在工作中采 訪的人物故事;第三個板塊《語言的邊界,世界的邊界》,則主要是一些干貨,在其中你可以學習如何自我介紹,如何托人介紹,在社交中如何正確稱呼對方,在采訪中可以從哪些方面套近乎,遭遇尷尬時如何自救和解救別人等等;第四個板塊《怎么才有自己的調調》,主要是從服裝、聲音、肢體語言、藝術裝飾品等方面,讓讀者了解如何展示自己,表達自己,提供了方式和技巧;而最后一個部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談到了女權,幸福力,女性的自我成長,慈善事業,三次申奧,這些與楊瀾息息相關,也與我們中國人有關的事情。
書中“一個人的幸福力”這篇提及我們對幸福的三大誤區:①忽視自己已經擁有的,重視自己尚未得到的。(我鄰居的房子憑什么比我的大?)②以當下的欲望設想未來的需求(我太餓了,要是天天吃紅燒肉該多好?。垡员砻娆F象評判別人的幸福(那個人在車禍中變殘疾,一輩子算完了)對幸福有誤區,那究竟什么是幸福?蕭伯納說:“生活的喜悅就是為了源自真我的目標實現而奮斗的感覺。我想一直保持自己喜歡的樣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挺難的,很多浮在世界表面的東西,我們花太多時間去對待而忘記真正我們所需要做的事情。真正的滿足感和踏實感是自己內心得到的滿足才能給予的,可笑的是人卻往往被一些獎狀和獎金所束縛住而莫名的不開心。我們更應該摒棄這些浮躁專注心底的聲音。
楊瀾在《人性的偏見地圖》中說道:社會層面的刻板印象,常常被媒體和廣告利用,因為重復和加強人們的偏見,會帶來更高的收視率!可事實上,法國人就成天談戀愛?美國人在性關系方面就很開放?黑人就一定擅長籃球和街舞?喜劇演員就成天講笑話?富二代就張狂?鳳凰男就吝嗇?刻板印象不在于有過某些“印象”,而在于我們把這樣基于少數案例的“印象”刻板化,以為它適用于一大群人。而我們多數人,都存在這樣的刻板印象,所以值得反思。我們常?;谄娴男畔?,或者自我經歷的聯想,就在心里給別人貼上標簽,從而獲得某種道德優越感。不幸的是,很多時候人們都是先形成固有形象,然后不斷尋找證據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在生活中、工作中、情感中,我們必須接受人性的弱點,每個人都渴求得到他人的諒解和寬容,而能否對別人的弱點有所理解和包容,是成熟與否的表現。
書中記敘了很多楊瀾從開始擔任主持人后,一直到今天的采訪歷程與心得體會。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楊瀾這些年的足跡幾乎遍及全球,無論是富庶的紐約,還是非洲的貧民窟,她是一個“富有”的人,在精神上,在閱歷上,在思想上。旅行的最大意義在于結識不同的人,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體會不同生命或精彩或悲傷的歷程?!罢驹谒麄兩磉?,我的心中充滿了敬畏與感動,一邊感慨人生之短暫,一邊又欣喜于與他們同為這個世界的一部分?!?/span>
這本書楊瀾自己說是送給丈夫結婚20周年的禮物,但我看更像是一部散文性的自傳,對于喜歡楊瀾,想了解她的人來說,是一本不錯的書。而且,楊瀾作為時代前沿的靈魂捕捉者,透過她的文字也能了解很多我們視野所不能及的世界的樣子。(李菲菲)